生物的拟人化表达
Runhang / 2024-09-26
无聊的科学家:细胞程序性死亡。由基因调控的,有控制的细胞死亡。
风趣的科学家:细胞“自杀”。我们身体里的每个器官组织之所以能够不无限增长,是因为细胞的分裂、繁殖也伴随着有组织有纪律的自杀。如果细胞“自杀”失效就会形成一直扩增癌细胞,导致肿瘤等疾病。
无聊的科学家:基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类行为无论是在胚胎发育还是学习中都直接受个体基因或其生理组成部分的控制,而非通常受环境的影响。
风趣的科学家:“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一书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无非就是一尊空洞的躯体下、毫无灵魂可言的受基因控制的行尸走兽。这样的说辞其实就是认为基因决定一切,我们只是基因传播的载体。相信此类论据的人不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是个无神论者(Atheist),或者无可知论者(Agnosticism)。他们把基因造化成了“神”,并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写在了基因里,包括为什么我写下了这么多废话,而正在读着这些没有意义的文字。
无聊的科学家: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是生物体的一种刺激与响应群体行为的系统。比如,许多细菌种类都可以根据细菌密度变化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风趣的科学家:细菌的社会属性 - 细胞之间的沟通。细胞就像社会性昆虫蚂蚁蜜蜂一样。
无聊的科学家:细胞的种内合作。
风趣的科学家:细菌在团体中的“利他主义”。一些细菌会生产很多通货,比如铁的载体,供给整个种群使用。生产这些公益通货在个体层面上耗费了精力和能量,但是它明显帮助了整个种群。这个时候这个种群里不产生这些公益通货的细菌被我们称为”作弊”细菌。再举个例子,很多细菌在危险时刻会有一部分小伙伴在牺牲自己的情况下“保全大局”。比如,一个细菌种群遇到竞争对手时,一些细菌选择“自杀”产生的病毒“轰炸”对手。还有个经典例子就是有的细菌可以产生生物膜围住其它的细菌,形成一个空间隔离,从而抵御抗生素、抗体的攻击。当然,产生生物膜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无聊的科学家:噬菌体的溶原性和溶解性。很多噬菌体在感染细菌细胞时,可以选择溶原性或者溶解性两条通路。溶原性即是噬菌体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或者单独的像质粒一样存在于染色体外。溶解性即是噬菌体裂解细胞,借用细胞的细胞器和酶产生新的噬菌体。
风趣的科学家:噬菌体病毒的赌博。生存或者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对于噬菌体来说它需要权衡这两种通路的利弊,审时度势,根据外界环境来自由的选择最优解。比如,外界可以被感染的细胞很多,而噬菌体自己本身很少,它们会选择在毁掉细胞的代价下,生产更多的自己。如果情况相反,少细胞,多噬菌体病毒,那么病毒会乖乖的整合到细胞内,两者签下临时“休战”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