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hang Shu

自我激励的人

Runhang / 2024-07-02


我经常看到有的科研团队在招聘的时候喜欢写,“looking for self-motivated researchers/graduate stuents”。我其实最开始还认为这句话是极好的。它仿佛能在一定程度上的挑出更优秀的候选人。 久而久之,随着科研的深入,我认为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空话。一个人最努力的时候是当这个人看到了光并追逐它的时候。对于科学探索,没有什么比反复的失败对人打击更大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人性本身的自我鼓励,自我肯定能起到的额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加上外界因素的总总否定,显而易见的是self-motivation是靠不住的。

相反,我更加同意这样一句朴素务实的话,“looking for researchers who have (strong) interests in xxx” or “who have strong curiosities about xxx”。过去两百年的西方科学发展史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贵族的家族史。如果你去了解人类历史的闪耀时刻:那些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披巾斩棘的人类(达尔文的祖父是英国医学界权威,莱布尼茨男爵,泡利来自显赫的犹太家族,奥本海默出生纽约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海森堡父亲是慕尼黑大学教授)。你会发现,这些人是有共同点的。最起码家里也得是个像牛顿这样的富农。几百年前的这些科学重大发现都因不愁吃穿下的纯粹的好奇心驱动,当今的科研探索绝非仅仅是富人的游戏了,它的门槛已经降到了很低。

根据经合组织,韩国每1000人就有17.26人从事科学研究,位列经合组织成员国第一位。美国以10人每1000人排列第19。在中国,我相信这个数字也不会低。全世界科研人员已经超过了800万。科研俨然已经成为了巨大的产业并产生了深度的利益绑定。纯粹的好奇心驱动的“基础问题”的科研经费和论文数量也在迅速下跌,令人担忧。显而易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延长人类寿命和生活有关的种种应用型研究。

所以,回归到我的论点。在这样的一个看似糟糕、功利的大环境里,自我激励的来源已经成为伪命题,你追逐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是身份地位,金钱(有人说做科研不会富,我只能说it depends where you are and how far you can reach),还是科研成果的自豪.人性是复杂的,它是不可被证伪的。因此,讨论一个人是否能激励自己,它还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品质吗?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爱真理不是更重要的品质吗?因为热爱真理,所以你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抵挡外界的干扰。足够强大的热爱和兴趣才是不断的动力源泉。